“火把节”正值高温炎热,楚雄彝族自治州救助管理站定制“火把节送凉专项方案”,24小时值守待命,救助热线“7x24小时”畅通,全员穿梭在炎热的街头,用一份份“送凉策”为临时遇困人员筑起夏日安全防线,做到“有呼必应、有难必帮”。。
多点布阵全覆盖。州民政局带队分成5个工作组,在火把节主会场、高铁站、汽车客运站等6个人流密集区设立“清凉救助点”。每个站点配备“降温三件套”:现熬绿豆汤、冰镇矿泉水、防暑急救箱,同时准备了彝族语翻译志愿者,帮助外来游客解决语言难题。据统计,节日期间各站点累计服务群众2300人次,发放防暑物资1800余份,其中为中暑游客紧急处置12起。
流动巡查暖人心。3支流动救助队驾驶贴有“爱心救助”标识的车辆,在活动现场周边不间断巡逻。发现一名因酷暑而发病的白血病儿童,与签订了绿色通道的楚雄州人民医院及时联系送医;及时救助了3名突发低血糖的老人、帮助2名遗失证件的游客联系补办手续,让异乡游客与本地群众都能感受“节日里的清凉守护”。
内外联动清凉保安心。救助管理站不仅在街头送凉,更在救助站内筑牢“温馨港湾”。站内实行3+3管理制度。查食堂卫生、营养搭配情况,查受助人员宿舍区域床单被套消毒消杀通风透气情况,查站内水电消防设施情况;送患病受助人员到医院检查身体,送行动困难受助人员返乡,送解暑物资、清凉饮品;同时联合公安、城管、医院建立“应急救助绿色通道”,街面发现急症人员可直接对接定点医院优先救治,节日期间通过绿色通道救助伤病人员8名,均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织密街面巡查安全网。面对地面温度接近40℃的境况,州救助管理站每天分时段对车站、公园、涵洞、桥梁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让一人在酷暑或暴雨中孤立无援。为受助人员送去“清凉救助包”:冰镇矿泉水、防暑藿香正气水、降温毛巾、充饥面包……截至目前,夏季累计出动巡查车辆120车次,街面巡查480人次,主动发现并救助临时遇困人员106人次,为不愿进站的人员发放救助联系卡500余张,用脚步筑牢“不落下一人”的承诺。
从日常巡查到节日值守,“清凉守护者”们从街头救助包到站内清凉餐,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将“民政为民”的初心化作夏日里的阵阵清风。这份“送凉策”,送的是酷暑中的清凉,更是困境中的希望,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夏天,有人始终在为你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