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开
楚民办〔2022〕2号
对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23号建议的答复
袁海宏代表:
您在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完善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体系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遗体或者骨灰安葬的公共墓地。公益性公墓的建设是制止乱埋乱葬、传播绿色殡葬理念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也是改革丧葬陋习和节约土地资源的有效措施。“十三五”以来,在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关心支持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殡葬需求为着力点,楚雄州高位推动殡葬改革,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推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殡葬工作组织领导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殡葬改革工作有关部署,把殡葬改革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一把手”工程、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殡葬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分析研判困难问题,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指导和规范全州殡葬改革工作,稳步健康有序推进全州殡葬改革。二是成立了由州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州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和10县市人民政府县市长为成员的楚雄州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各县市也分别成立了由县(市)委书记、县(市)长为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双组长”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强化措施、落实任务,为殡葬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殡葬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全州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定期开展工作。
二、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工作实现“7覆盖
一是火葬区划定全覆盖。2020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民政厅批复,楚雄州全部划定调整为火葬区,自2021年1月1日起实现了全州火葬区全覆盖。二是殡仪馆全覆盖。2019年底,全州10县市殡仪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县市级殡仪馆全覆盖。三是经营性公墓全覆盖。2021年底,全州10县市经营性公墓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实现经营性公墓县市全覆盖。同时,牟定、姚安、元谋、大姚、永仁、武定骨灰堂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四是乡镇公益性公墓全覆盖。2020年底,全州103个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五是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全覆盖。深化殡葬礼俗改革,将移风易俗、厚养薄葬、文明祭祀、丧事简办等纳入村规民约,全面加强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的“一约四会”规范化设置,在全州1105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实现了红白理事会村(社区)全覆盖,有效解决群众办丧过程中大操大办、丧事扰民等问题。六是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楚雄州印发了《中共楚雄州委办公室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殡葬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楚办发〔2016〕27号)文件,自2017年起楚雄州全面免除非财政供养人员亡故后的遗体运输和火化费用,并对骨灰入公墓安葬的给予2000元的补助(其中州级承担1000元),其中城乡低保对象和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等给予3000元补助。10县市分别出台惠民殡葬补助政策,非财政供养人员亡故后火化并入公墓安葬,平均补助标准达3000~4000元,真正减轻了群众办理丧事的负担。七是殡葬信息化互联互通全覆盖。扎实推进殡葬信息化建设,全州10县市殡葬管理所、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全部安装殡葬信息化系统并通过系统进行业务办理,殡葬信息化互联互通全覆盖,进一步优化提升了业务水平。
三、火化率、入公墓安葬率稳步提升
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火葬区火化率和入公墓安葬率从“十三五”末的30.25%、17%提高到现在的两个达100%,全州实现了火葬区火化率和骨灰入公墓安葬率持续保持两个100%。
四、积极向上争取,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关于规范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07〕291号),明确了“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筹集,不得向村民摊派。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对贫困地区的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给予适当补助”。自“十三五”以来,州财政局、州民政局持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省、州两级共投入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资金累计4200万元(其中:省级下达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96个、补助资金1920万元,州级下达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103个、补助资金2060万元,州级下达支持乡镇公益性公墓安全及绿化设施提升完善项目22个、补助资金220万元),2020年底全州实现了103个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五、加快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以“十四五”殡葬建设项目规划为契机,按照“覆盖城乡、规模适度、公益惠民”的原则,持续在补齐殡葬公共服务短板上下功夫,合理规划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大力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在加强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好“十四五”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及殡葬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加强殡葬设施建设规划与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衔接,统筹协调好公益性公墓规划与殡葬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政策衔接,确保殡葬各项重点规划任务与民政中心工作相契合,满足群众“逝有所安”的合理丧葬需求。二是全面巩固乡镇公益性公墓全覆盖成果。将已建成的全州103个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列为提升改造计划,提升改造补助资金由省、州、县按比例配齐,拟规划总投资5.7亿元,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打破制约公益性公墓建设存在的资金缺口大、林地土地审批难等瓶颈。三是合理布局村级公益性公墓的规划和选址。在实现全州乡镇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的基础上,各县市可根据当地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地理情况、交通状况适时启动规划建设村级公墓,将传统坟山、集中安葬点以及少数民族安葬设施纳入农村公益性公墓进行建设和升级改造。在规划的“十四五”殡葬建设项目中,全州1105个村社区,规划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481个,拟规划总投资11.26亿元。项目实施后,公益性公墓村社区覆盖率可达60%左右,将大大改善群众的安葬需求,促进倡导文明节俭丧葬新风尚。四是持续完善殡葬公共服务网格。坚持需求导向,牢固树立“绿色文明,惠民和谐”的殡改工作理念,积极推进节地生态葬式,注重硬件设施打造,提升服务水平,切实解决老百姓殡葬方面操心事、烦心事。积极探索建立以殡仪馆为核心、乡镇殡仪服务站为依托、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为保障、村(社区)红白理事会为基础的殡葬服务网络。力争到2025年,拟投资1.85亿元新建隶属于县市殡仪馆管理的火化点14个;拟投资2.06亿元新建103个乡镇殡仪服务中心;拟投资2.13亿元对10座殡仪馆设施设备进行提升改造;拟投资0.82亿元新建4座公益性骨灰堂;拟投资0.33亿元对民政部门管理的4座经营性公墓进行提升改造;依托村级红白理事会拟投资1.04亿元新建227个村级殡仪服务站。项目实施后可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多样化殡葬服务需求,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五是坚持殡葬服务公益属性。在公墓建设运行中将不断强化公益属性,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提供更有文化内涵的殡葬服务产品,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六是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把殡葬改革移风易俗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美丽乡村、整治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政治能力和治理水平有效衔接,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协会章程等规范群众丧事活动,大力营造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绿色环保等办理丧事的社会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我州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吸纳您提出的意见建议,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务实治理规范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殡葬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突显殡葬业公益性属性,巩固殡葬改革成果的同时,多措并举推进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工作;二是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公益性方向,强化政府责任,健全投入机制,按照“一次规划,分类实施,分年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将公益性性公墓建设纳入“十四五”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及殡葬设施建设专项总体规划,保证公益性公墓规划与殡葬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做好衔接,有效保障建设单位按规定时间要求完成各阶段公益性公墓建设计划;三是加快补齐殡葬设施短板,优化殡葬服务供给,立足实际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省级支持、州级财政和福彩公益金投入、各县市配套和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公墓的附属设施和提升服务质量,稳步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四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殡葬服务需求为本,不断加强殡葬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的倾斜力度,把人、财、物更多引向基层,切实缓解基层人员短缺问题和公益性公墓运维管理难等问题。
2022年8月16日
联系人及电话:杨兴明 0878-3399332
抄送:州人大选联工委,州政府办公室。
楚雄州民政局办公室 2022年8月16日印发